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桑耶论诤中的”大乘和尚见”—”顿入”说的考察

    的见地略有不同,宗门说凡离心与菩提心所未摄持的善恶业,虽各别能施苦乐之果,但不能成为一切种智之因,所以他们是无有差别的,比如白云黑云,色之异不碍其皆障虚空一点乃无有差别。大乘和尚于此语不加简别,倡说...在处理上的轻描淡写与简单评述,反映当时并没有把他当作是一个要认真严肃对待的课题,故不表赞同之余,其实对他的观点实质上应如何理解,亦没有太多深入研究,即使名著如廓诺˙迅鲁伯的《青史》(Deb gter...

    黄敏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051251.html
  •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(中)

    跳舞;一是不要睡高广大床,这三条加上前面的五戒,合称八关斋戒,斋就是持过什不食戒的意思。受持八关斋戒的主要意义是让在家信徒有机会培养离心,过出家清净离欲的生活,这是佛陀慈悲特别开出的方便法门,让在家...,如是之人,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,是人得天转轮灌顶,是人于其口中所之气,触他人身,所触之人发起慈心,离诸瞋毒,当得不退转菩萨,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若此戴持之人,以手触于余人之身,蒙所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151279.html
  •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、衰灭和复兴

    表示一定的意义的,如观音像的四臂六臂表示菩萨行的四摄六度;大威德金刚的三十四臂加上身、口、意表示三十七道品;又如佛座上的莲花表示离心,月轮表示菩提心,日轮表示空慧通达一切皆空的智慧;又如手中执持的...,两人都了家为比丘、比丘尼也先后被派往师子国斯里兰卡。当时东至缅甸,南到斯里兰卡,西到叙利亚、埃及、希腊等地,都有佛教的传播。 问:我国旧时传说,秦始皇时代曾有印度僧人室利房等十八人来华传教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2251304.html
  • 生活禅,禅生活

    他还在生死里面打转。如果我们具备了离心、具备了菩提心的人来修,完全以忘我的精神来修这个法门,不是为了钱,不是为了功能,不是为了明天生活得好一点,而是为了永远的好——永远的好...对社会的了解不够,不能讲许多生动的例子,说服力不强。希望各位能够联系实际多思考,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。讲佛法的目的,就是为了治人的病。人有这个病,才能够开这个药方;没有这个病,开这个药方没有用。  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451605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3)

    修学佛法的人因为有“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”的无常观□,所以容易生起离心,精进不懈,进趣佛道。   《大般涅槃经》说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这是说明世间万物无一得以常住不坏,凡生者...无常、因果、中道、三法印、四圣谛、十二因缘等教法,可以说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,《楞严经疏》说:“圣教自浅至深,说一切法,不因缘二字。”这也说明了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5.html
  •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

    庶可永离众苦,但受诸乐矣。而观世音菩萨,于斯时世,特为兴无缘大慈,运同体大悲,于种种苦难,垂念护佑,称其洪名,而得逢凶化吉,遇难成祥者,何其胜数。」[23]净土信仰者原本便对此苦难混浊的现世怀有离心...现世生活中种种祈求与愿望等。嗣后鸠罗摩什译《妙法莲华经》不久,其中的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便单独刊行,被称为《观世音经》或《观音经》,与此同时,各种宣扬观世音灵验的故事集也应运而生。就目前所知,最早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051982.html
  • 正义解答——常忆念佛篇

    此乃离心、生死心不切及不谙“常忆念佛”之  行门要旨,念佛不得力者之想法。试问:那一尊  佛、菩萨不比您忙,您是穷忙、穷造业吧!君不  闻:“人忙、心不忙吗?”就以末学之友人为  例,他是金融机构“... 所云:“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从生  至生,同于形 影,不相乖异,”如此才得忆佛  要旨。  儒家云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  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世间善法尚须时时不违,  何况世间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452140.html
  • 桑耶论诤中的“大乘和尚见”—“顿入”说的考察

    言论和宗门共同所主张的见地略有不同,宗门说凡离心与菩提心所未摄持的善恶业,虽各别能施苦乐之果,但不能成为一切种智之因,所以他们是无有差别的,比如白云黑云,色之异不碍其皆障虚空一点乃无有差别。大乘和尚...简单评述,反映当时并没有把他当作是一个要认真严肃对待的课题,故不表赞同之余,其实对他的观点实质上应如何理解,亦没有太多深入研究,即使名著如廓诺˙迅鲁伯的《青史》(Deb gter/ther ...

    黄敏浩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352373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佛所发五百大愿

    多众生听闻圆满清净六度法语;未圆满四摄者听闻圆满四摄法语;希求四梵住众生听闻平等四梵住法语;菩提法未圆满众生听闻圆满离心法语;不修智慧、有嗔恨心众生听闻大海手印法语;于无生法生希有心众生听闻心性为空...,听闻后也当发愿住持浊世刹土。我现今应发大愿、狮吼声。   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,来到宝藏如来前。当时千万天人出击钹乐音、降下花雨,并赞叹道:‘善哉,善男子!’所有在场眷属亦合掌赞叹: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252760.html
  • 十三祖生平与净土思想

    庶民百姓,无一不像幕燕釜鱼,朝不 保夕。加之天灾旱蝗频仍,饥疫横行,人相率互食,苦难的境遇激发着人们的 离心,这种社会心态恰与净宗求生净土的出世理念耦合,由是,古印度的净 土教便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土壤...虎溪一见,远公亦称疾不堪以行,绝 不破例虎溪去见宾客,桓玄只得自己入山。起初桓玄傲气十足,不肯向远公 敬礼,哪知一见远公的严肃神韵,不觉自然而然地致敬起来。桓玄问:不敢毁 伤,何以剪削?远公答云:立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4353240.html